初版:9/4
第一次自組,因此這是很一篇很陽春且沒有技巧的文章,高手們看到請見笑!
另外也是幫自己做個紀錄,如果發現漏東漏西還請多包涵!
圖片其中一台是軟碟機,後來覺得行程不夠長就改成三台光碟機了。
這次是從頭開始,包含了主板、韌體、硬體架構,都是從0經驗開始做起,因此花費了小小的功夫去做的。
架構說明:1. 主控機板:MKS base V1.4
2. 韌體名稱:Marlin v1.1.9
3. 擠 出 機:MK8 1.75mm(遠端)
4. 加 熱 頭:E3D V6 0.4mm噴頭
5. 鐵氟龍管:2*4mm
6. 三 軸:光碟機拆下
7. LCD型號:2004LCD
8. 馬達驅動:A4988
在開始做之前,我逛了逛淘寶,選了常見的主板"MKS base V1.4",這塊的好處是除了馬讀驅動晶片以外,電路都集合成一張板子,體積相對擴充版形式的來說比較輕巧。擠出機及加熱頭則是選擇我曾經看過的形式。LCD其實買的有點後悔,因為不能顯示中文。馬達驅動選他的原因是想說第一次玩就買他看看,反正很便宜等要升級更準更靜音的在說。
主要的機構需要有三台光碟機,拆開來取下裡面其中的一組元件。
拆開光碟機的底板
這個元件就是要做主軸的零件了,上面有螺桿在驅動滑塊。
取下可以滑動的部分
拿光碟機的外框當主結構
拿銅柱把他四周圍固定,要鎖多高這部分就是照自己需求設計。
因為專注在做,所以都沒有拍照記錄。
基本上就是拿銅柱把四周圍固定住。
水平面下層是X軸、上層是Y軸,而垂直的部分是Z軸。
結構設計好後、就是燒韌體了,我是參考這篇(英文)。裡面有說明:
1. 從哪下載Marlin韌體
2. 如何設定韌體數值
3. 如何調整移動的步數(steps/mm),這部分快速設定的公式就是:
"假設"我們讓軸走10mm,然後測量出實際走的距離是6.5mm,而原本韌體上的數字是80的話,那就是(10*80)/6.5=123.07。這個123.07就是要複寫掉80的數字。多做個3~4次會越來越準。
5. LCD、蜂鳴器選擇設定
6. 如何燒錄
基本設定完之後就可以試試看動作正不正常了,設定的部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是移動方向不正確(需要反轉),這部分也需要在韌體裡面調整。
另外我還有參考這篇,是中文的。
下面是我在Z軸夾了一隻原子筆寫字的測試影片
噴頭固定的部分,我自己設計了一個有點爛的夾具
測試用
最後的版本,中間有修改。
列印底層的影片
列印填充
列印頂層
最後列印的1*1*1的方塊,可以看出來Z軸高度不正確,還要再調整。
後來覺得沒有底板真的不行,印出來都不一樣高。於是從學校拿了壓克力的廢料來裁切,加上光碟機內的強力磁鐵來吸附,可磁吸拆卸的。
印在壓克力上的影片,最後的身影:
有了平的底板後,品質整個都好起來了呢!
最後,全照圖。
欸!!!為什麼是最後的身影??
因為...Z軸電流加太大,馬達G掉了....
😭😭就此告一段落.....
下一次,換做大台的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